序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 进一步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江金权/001
第一章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和主要特点 /001
第一节 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影响 /001
第二节 指导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016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主要特点 /022
第二章 坚持思想建党,筑牢执政信仰根基 /029
第一节 推进理论创新是思想建党的首要任务 /029
第二节 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038
第三节 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定力 /047
第四节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059
第三章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069
第一节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 /069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076
第三节 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 /086
第四节 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094
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通过深耕周边,践行“亲、诚、惠、容”理念,我国同14个陆邻国关系总体和睦稳定,同绝大多数陆邻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各方面友好合作继续深化。通过提出“一带一路”等战略构想,形成各类合作机制和平台,让周边国家搭乘我国发展机遇的顺风车,深化了同周边国家的利益融合,增强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向心力。初步形成东西联动、海陆互补的有利战略态势。在稳固北方战略利益格局背景下,关照南部战略利益格局的转化,形成有利于我国以北(俄罗斯)促西(中亚)的战略大格局,加大对西南部(印巴一南亚)与东南部(东盟)战略缝隙的经营。“东稳、西进、北固、南下”的周边战略蓝图清晰显现。但是,在东海、南海和朝鲜半岛三个重要战略方向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强行推进保守政策,民意基础严重受损,在钓鱼岛和历史问题上坚持错误言行,导致中日关系持续走低,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局面,与我国战略互惠名存实亡,经贸、投资、文化等交往合作继续滑坡。2014年以来,日方表现出改善对华关系的一些积极姿态,在双方达成四点原则共识基础上,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举行了会见,但出现僵局的症结并未解决,远未达到“拨开乌云见明月”的程度。越南借我国在西沙群岛钻探作业为由,引发部分地区针对中资企业和人员的暴力打砸抢烧事件,导致中越南海争端急剧升温,中越关系骤然恶化,跌至关系正常化20多年来最低点。后来双方虽然采取了种种措施修复关系,但中越之间固有矛盾并未解决,政治、战略互信缺失,民意基础严重受损,加上越南国内政情复杂尖锐,中越恢复和发展全面合作战略伙伴关系难度很大。中菲关系继续深陷低谷,虽然北京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中菲元首接触交谈,但南海争端依然是修复和发展两国关系的最大障碍。朝鲜半岛冷战格局没有改变,朝核问题仍处于僵持阶段,重启六方会谈几经努力未见成效,半岛局势仍有诸多不测因素。
美国加大渗透和影响,蓄意在我国周边制造紧张气氛。美国同日本、韩国、菲律宾双边联盟有所加强,同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新老伙伴关系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对某些国家采取“软实力、巧外交”战术,试图通过非政府组织引发“颜色革命”,伺机介入并影响其“政治民主化”进程。继续主导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从经济上掌控东亚。计划大量增加资金用以支持并帮助训练东南亚国家军队,加强小型盟国海上军事袭扰能力和外交反制力,同印度和越南等国家建立伙伴关系,企图将印度发展成为海陆兼顾和战略平衡大外交的支点,不断插手东海和南海事务,在我国同有关国家的岛礁主权归属争端中偏袒日本、菲律宾、越南。同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等国频频举行联合军演,或明或暗以我国为假想敌,为我国周边安全格局的重塑带来新变数。在东亚地缘政治、地缘安全和地缘经济格局中,大国因素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相互交织,受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国”以及中东乱局等因素的牵制和拖累,美国在东亚拼凑军事联盟集团、构筑围堵我国的“亚洲版北约”的图谋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