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册或登录会员!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微信登录
图书分类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科学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读者试读>>
婴幼儿睡眠全书

书号(ISBN):9787303219117 作者:小土大橙子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日期:2017 定价:
页数:0 开本: 中图法分类:
图书分类: 荐购人: 荐购时间:
  
  内容摘要
常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睡觉不踏实,不但入睡困难,还容易夜间醒来,大人和小孩都苦不堪言。 如果家长多了解一些睡眠知识,就比较容易防患于未然,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婴儿睡眠很复杂性也很特殊性,目前既权威又详尽而接地气的指导不多。这本书汇集了诸多经典著作的理念, 更融入了作者在实践中所汇集的经验,结合数百位妈妈的留言、案例进行讲述,相信可以帮助到很多的家长,解决养育宝宝过程中中*的难题之一——睡眠。
  读者试读
前  言
自序

这几年生活中*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这本书,如今终于能够面世,欣喜之余亦很感慨。 
回想起来,我的新浪微博@小土大橙子已经注册快4年了,号是临产前特地申请, 用来专门记录宝宝生活琐事的。误打误撞和睡眠结下不解之缘,要追溯到2013年年 中,那时候宝宝才刚出生几个月,我经历了盲目按需喂养、小睡短、频繁夜醒、早醒 等一系列问题,已然是走投无路。 
彼时网上关于睡眠的系统资料还不多,我偶然中从网帖得知《实用程序育儿法》这本书,后来又陆续看了《婴幼儿睡眠圣经》《法伯睡眠宝典》等书。在结合这些内 容的实践中,幸运地找到了改善之道,将这些体会写成网帖《向整夜觉前进》《没有 不会睡的宝宝,只有不会哄的大人》等,发布在微博,收到很多的回复,转发数千次,阅读量更是以百万计。 
我才发现原来这么多人,都有着相同的困扰,却仍在迷茫中找不到方向……每天收到的数十成百的家长求助,是*初坚持的动力。

媒体评论


 执着的小土


网络上每天都有很多的家长向我提问睡眠问题,因为睡觉对婴幼儿大脑发育、体力恢复很重要,频繁的夜醒使得孩子不能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也让家长疲惫不堪。帮助孩子建立起昼夜分明的规律作息,培养良好的入睡习惯、能够让家长和孩子都受益。 
三年前,小土通过新浪微博私信我,给我发来她写的有关睡眠的文章。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注意到她。小土的文章写得很接地气,既有详细的理论,又有很多自己体 会和总结,当时我进行了转发,家长也反映效果不错。
后来我在上海书城讲座的时候,她又特地带着打印好的文章来给我看,那是我们*次见面。小土看起来比较柔弱的样子,但却很有毅力。 
这三年多,看着她始终如一地坚持钻研婴幼儿的睡眠问题,给家长们答疑,总结经验,写文章,很踏实地做自己的事情。看着她从一个普通的网络热心人,逐渐通过努力获得了婴幼儿睡眠咨询师的认证,2016年还去了全美排名*的波士顿儿童医 院的睡眠中心进行了观摩学习。 
我一向支持和欣赏有毅力、有热情的年轻人,在微博和我的讲座上,多次向家长们推荐过她。如今,她的书终于要面世了,真心替她感到高兴。我非常喜欢她对专业执著的精神,走一条造福大家的路。从网上认识,到实际生活的接触,让我感到我没有看错人。 
相信这本结合中国国情的育儿书,能够帮助很多的家长,找到改善婴幼儿睡眠的方式、方法,让那些遇到此类问题的爸爸妈妈们获得信心和鼓励。


——张思莱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八大误区破解

下面这些观点,全部来自妈妈们给笔者的留言,可谓老生常谈。笔者特地将这些广为流传的睡眠误区,放在开篇进行剖析,如果下次再有妈妈有此类疑问,相信你也 可以顺便给她科普一下了。


1.“玩累了就困了”“累到不行自然就睡了”

对婴儿来说,常常越累越难睡,很难安抚,出现“闹觉”,无法“自然就睡”。虽然累到**终一定会睡着,但基本是闹着闹着瞬间睡着,这种入眠突然发生,其实是不健康的崩溃式入眠,睡后还容易出现夜惊等现象。

 行自然就睡了”的说法流传甚广,是因为这某种程度上符合成人自身的睡眠经历,但套用到还不会自主入睡的婴儿 上,却是谬误。

简言之就像饿极了再吃会伤胃,累到不行再入睡其实很痛苦。


2.“精神那么好,玩得那么开心”“你看她一点儿不困,没有要睡的意思”

 婴儿越困越兴奋,他们的睡眠信号和大人很不一样。有时候唠叨版解析给予婴儿的刺激量多,会使他们在清醒时的困倦信号不易被发觉。乍一看,精神好、玩得开心,这对大人来说是清醒的特征,但对婴儿却可能是过度疲劳的表现。尝试换个安静的环境,远离刺激源,有可能就哈欠连天了。

简言之打麻将、玩游戏到半夜的人,也不是都哈欠连天的,看起来“精神得很",但其实是在硬扛。

3.“不睡觉那是不困”“不想睡就不睡”

“不睡觉”是个客观现象,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叫“没睡唠叨版解析着”。差别在于“不睡觉”强调的是婴儿的主观意愿,意指婴儿“不愿意睡”。“没睡着”并非都是“不愿意睡”,而是有“想睡却没睡着”和“不想睡所以没睡着”两种。

婴儿不能自己拉窗帘,不能自己关灯,不能自己脱衣服,不能自己爬上床,不能自己躺下甚至还不能翻身……这些身体上的局限,让他们无法“想睡就睡”。总之,婴儿对睡眠的控制力非 常有限,即使“愿意睡”也不代表就能睡着。他们的睡眠更像是 只出不进的单向系统— 醒来容易,睡觉难。

在婴儿困倦时,不哄睡并继续和宝宝玩,确实也可能暂时停止哭闹。对有些家长来说,“就不睡”反而是个相对容易的选择。 但养育本身就无捷径可走,不要太轻易认为“不想睡”而放弃给 宝宝安排休息。

 “不睡觉有可能是不困”,但更多时候是“想睡却没有环境没有能力睡”。


4.“习惯不用培养,顺其自然,大了自然会睡”“我们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孩子大一点大人就熬出头了”

睡眠和大脑的发育息息相关,儿童的睡眠状况确实比婴幼儿唠叨版解析更好。但即便将来会好转,当前的每一天也仍旧重要。疤痕总会自然淡去,但不代表刚开始时没有疼痛。

如果好的习惯能够帮助孩子睡得更好,何乐而不为?顺其自然中的“自然”是没有受到太多不当干预,才能发生的。如果已 经受到人为干预,养成了不良的睡眠习惯,却放任其自由发展, 到两三岁仍旧缺觉无法安睡的情况也不罕见。小树苗长歪了,早做调整才不至于到长成时懊恼。


妈妈们的经历:

我大女儿是奶睡到2岁多的,3年上幼儿园后从未午睡,至今10岁了,入睡仍不算顺畅。所以这次老二出生之前我就一直在琢磨睡眠的事,现在刚满月,仍然在琢磨。

简言之大了未必能熬出头,感觉有时候会骗人,如果你观察不够仔细,那么不要太相信自己所谓的“直觉”。好习惯是基础,需从点滴做起,在养育之路上,不拼运气、不赌将来。


5.“睡太多了所以不睡”



很多睡眠书中提到,睡眠促进睡眠,这也和妈妈们的经验相吻合。睡得少的婴儿,反而可能更难安睡,在入睡后很快醒来。(白天睡得少,反而夜里安睡的情况也有,但是比例上少一些)

 随着年龄增加,白天和晚上的睡眠会逐渐此消彼长,但这个转折点要到6个月至1岁才会逐渐显现。

尤其是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他们所需要的睡眠量高达成人的两倍之多,这是事实却并非常识,所以很多人直觉上认为婴儿 “睡得太多”。

目前很多的大样本调研结果均*,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婴儿普遍睡眠量偏少。所以,睡太多这个前提在很多时候,其实并 不存在。

简言之有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小婴儿不睡觉,但大部分情况不是因为睡太多。


电话:010-80522028 传真:010-805220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观音堂文化大道一期南花园村168号2号展厅25号
版权所有:北京思得乐图书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1335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319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