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册或登录会员!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微信登录
图书分类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科学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读者试读>>
培根随笔

书号(ISBN):9787506379793 作者:弗兰西斯培根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定价:
页数:0 开本: 中图法分类:
图书分类: 荐购人: 荐购时间:
  
  内容摘要
随笔集 一  谈真理 二  谈死亡 三  谈宗教统一 四  谈报复 五  谈厄运 六  谈作假与掩饰 七  谈父母与子女 八  谈结婚与独身 九  谈嫉妒 十  谈爱情 十一 谈高位 十二 谈胆大
  读者试读
十谈爱情
  (1612年作1625年重写)
  舞台比人生更多地受惠于爱情。因为对舞台来说,爱情永远是喜剧,有时候还是悲剧;然而在人生中,它为祸甚烈,有时像个海上魔女,有时又像个复仇女神。你可以注意到,所有的伟人(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英名长在的),被爱情搞得疯疯癫癫的绝对没有,这就说明崇高的目标和伟大的事业是能够抑制这种柔弱的激情的。不过,你必须把坐过罗马帝国半壁江山的马可安东尼a和十大执政官之一兼立法者亚壁克劳狄b除外:前者确实是一个好色之徒,骄奢淫逸,后者却是个严肃明智的人物。因此,好像(虽然很少见)爱情不但可以进入一片敞开的心田,而且可以闯入一座森严壁垒的灵府,如果防范不严的话。
  伊壁鸠鲁有一句迂论:“在别人眼里,我们个个都是一出大戏。”仿佛天生为了关照天国和高贵事物的人应当无所事事,只是跪倒在一尊小小的偶像前面,虽然不为口福(如同禽兽)作奴,却甘心为眼福为仆。而眼睛生来就是为了高贵的目的的。
  除了在爱情中,永远言过其实在哪里都不合适;而且还不仅仅是“言”过其实的问题,因为常言说得好:“和所有小马屁精声应气求的大马屁精拍的其实就是他自己。”当然情人就不止于此了。因为一个人无论多么高傲,也绝不像情人看重他所爱恋的人那样荒唐地看重自己。因此常言讲得好:“恋爱、明智实难两全。”由此可见,爱这种激情如此过火,而且它又是怎样糟蹋事物的性质和价值,真叫人不可思议。情人的这种弱点并非只是旁观者清,被爱者迷,而是被爱者看得最为分明,除非双方都是情挚爱笃。因为爱总要得到回报,不是获得对方的情爱就是遭受暗藏在对方心里的轻蔑,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定律。由此可见,对于这种感情,人们应当慎之又慎,因为它不仅会丧失别的东西,而且会丧失自己。
  至于其他损失,诗人有绝妙的描述:“谁喜爱海伦,谁就会舍弃米诺和帕拉斯的礼物a。”因为谁主张爱情至上,谁就会放弃财富和智慧。
  这种情欲恰逢人们软弱之时泛滥,也就是人们走红运或触霉头的时候,不过后一种情况人们不甚注意。但两种情况都会点燃爱火,并且煽得更旺,以显示爱情就是愚蠢的产儿。
  如果一个人不得不接纳爱,却又让它安守本位,能把它与人生的重大事务活动截然分开,此人就算处理爱情的高手。因为如果爱干扰了人的事业,它就会危害人的幸福,使人无法持之以恒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感到莫明其妙的是,军人容易坠入情网,我想这就像他们容易染上酒瘾一样,因为危险一般要用欢乐作为回报。
  人的天性中就有一种爱人的暗流,这种爱若不倾注在一个或几个人身上,就自然会普及众人,使人变得仁慈,这种情况有时在僧侣身上可以看到。
  夫妻之爱创造了人类,朋友之爱完善了人类,而淫乱之爱败坏、作践了人类。
  解析
  一、爱情的愚蠢:
  1.“伟人”一直不受它的控制。
  2.它是一尊可鄙的偶像。
  3.它严重地扭曲、夸大了真情。
  4.它剥夺了一个人手中的朱诺和帕拉斯的礼物(财富和智慧)。
  二、关于爱情的点评:
  1.在人软弱的时候(即走红运和触霉头时)最有力。
  2.在不可抗拒时,应当被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3.军人的爱情是在欢乐中寻得的对危险的补偿。
  4.个人的爱应当扩展为普遍的爱。
  5.爱有朋友之爱,夫妻之爱,淫乱之爱。
  四十三谈美
  (1612年作1625年略作增订)
  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最佳。就人而言,五官虽不秀丽但体态娴雅,面貌虽不姣美但举止端庄,这种人身上的德行才是最好的。绝色美人另有大德者难得一见,仿佛大自然忙忙碌碌但求无过,却不肯辛辛苦苦栽培英物,因此才艺出众者品格不高贵。他们讲求举止而忽视德行。不过这也不可一概而论。奥古斯都恺撒、提图斯韦斯巴芗、美男子法王腓力四世、英王爱德华四世、雅典的亚西比德、波斯萨非伊斯梅尔都是一代英豪,也是当世俊男。论及美,容貌美胜过肤色美,文雅得体的举止美又胜过容貌美。美之极致图画无法描绘,一眼难以发现。凡绝色美人,其身体比例必有异常之处。阿佩勒斯和丢勒,一个按几何比例画人,另一个集千脸之长于一面,画出一副俊美绝伦的人像,他们两位谁更能戏弄人,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我认为这种画像除了画家本人,无人喜爱。我并不是认为画家不应当画出一副美丽绝伦的面孔,而是认为他必须借助一种手气(如同音乐家谱出名曲一样),而不是依赖一种规矩。人可以看见许许多多的面孔,如果逐部审查,往往一无是处,倘若纵观整体,则个个楚楚动人。如若美的主体真的是举止的得体,那么年长的人更加可爱,这就不足为奇了。“美到秋天依然美”,如果不留情面,不考虑青春年少可以弥补美貌的不足,可以说没有一个青少年能够当得起美名的。美犹如夏天的水果,容易腐烂,难以持久,美往往使人青年时放荡,老年时愧悔。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美投入得当,它会使德行生辉,使劣迹赧颜。
  解析
  美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德行“镶嵌在素净处”往往显得最佳。
  二、反过来,绝色美人很少以德行抢眼。
  不过仍有值得注意的例外:
  奥古斯都恺撒。
  提图斯韦斯巴芗。
  美男子法王腓力。
  英王爱德华四世。
  雅典的亚西比德。
  波斯萨非伊斯梅尔。
  三、容貌美不如行为举止美。
  四、凡“绝色美人,其身体比例必有异常之处”。(由于忽略这一点,阿佩勒斯和丢勒犯了错误。)
  五、美表现在总的结果中,而不是在逐一的部分中。
  六、青春美其实赶不上成年美。
  七、美:
  (1)总是转瞬即逝。
  (2)也许对德行有害,而不是有助。

电话:010-80522028 传真:010-805220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观音堂文化大道一期南花园村168号2号展厅25号
版权所有:北京思得乐图书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1335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319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