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册或登录会员!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微信登录
图书分类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科学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读者试读>>
犹太人的故事

书号(ISBN):9787122262691 作者:西门·沙马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定价:
页数:0 开本: 中图法分类:
图书分类: 荐购人: 荐购时间:
  
  内容摘要
犹太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聪慧而拥有源远流长又苦难的历史。犹太人斑驳的历史中,浸透了所在国的浓浓印记。 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历史教授西门·沙马勋爵历经40年实地考古、构思与沉淀,凝结成这部《犹太人的故事:寻找失落的字符(公元前1000年—公元1492年)》犹太历史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原著甫一出版即获得塞缪尔·约翰逊图书奖,该奖项是英国针对非小说类图书设立的地位最高的一个奖项。沙玛教授通过将考古与历史的细节结合,试图寻找历史的痕迹,还原最真实的犹太历史。创作《犹太人的故事》的动机,沙玛先生直言是为了兑现40年前的承诺,完成父亲的遗愿。 故事将你带到从未想象的地方:南阿拉伯群山中的犹太王国,叙利亚犹太会堂荧光闪烁的墙壁,罗马犹太墓地的棕榈树林。 书中记载了《塔木德》在巴黎街头燃烧,中世纪伦敦街头的大批绞刑架,改造世界的马略卡反射镜,点燃的蜡烛台,吟诵的圣歌,骡队的货物,满载香料和珍宝的海船……
  读者试读

重大事件年表

公元前1500年

约前1200年

麦伦普塔赫石碑(Merneptah Stele)完成。这是一片刻有铭文的石板,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有关以色列人的记载

公元前1000年

前928年以色列分裂为以色列国和犹大国

约前870年

但丘石碑(Tel Dan Stele)完成。历史上第一次在《圣经》之外提到大卫(“大卫家”,bytdwd)

前721年北方的以色列国被亚述人摧毁

前715—687年犹大国王希西家统治时期

前649—609年犹大国王约西亚统治时期。约西亚实行一系列重大改革

前597年尼布甲尼撒第一次围困耶路撒冷并驱逐犹大王国精英阶层

前587年尼布甲尼撒率领巴比伦人最终摧毁耶路撒冷和所罗门圣殿

前586年西底家试图从巴比伦人手中夺回耶路撒冷

前588—587年犹地亚独立的最后岁月

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允许巴比伦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

前525年冈比西斯二世占领埃及

前520—515年第二圣殿建成

公元前500年

前445年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城墙

前167—161年马加比家族率领哈斯蒙尼人举行反抗塞硫古帝国的起义

前165—137年哈斯蒙尼王朝统治犹地亚

前134—132年安条克七世围困耶路撒冷

前74年大希律出生

前63年罗马将军庞培大帝进入耶路撒冷

前37年大希律推翻安提哥的统治并建立希律王朝

前4年大希律去世,王国由他的三个儿子分治

公元元年

66—73年 犹地亚犹太人举行反抗罗马人入侵的起义

70年 第二圣殿被摧毁,耶路撒冷被占领

73年 马察达要塞陷落

115—117年

第二次犹太—罗马战争。赛耶尼、塞浦路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等地的犹太人举行大规模起义

132—135年 犹地亚爆发反抗皇帝哈德良统治下罗马人入侵的第二次犹太起义

138年 皇帝哈德良去世,对犹太人的迫害有所缓和

220年 拉比犹大·哈纳西编写第一部重要的犹太口传律法集《密释纳》

362—363年 皇帝朱利安允许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并重建圣殿

363年 皇帝朱利安被杀,遣返犹太人的计划被搁置

4世纪末 希米亚王国皈依犹太教

公元500年

525年 犹太希米亚王国归顺基督教埃塞俄比亚的阿克苏姆王朝

570年 穆罕默德降生

610—632年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

711年 穆斯林军队入侵西班牙并占领大部地区

公元1000年

1013年 科尔多瓦归顺苏莱曼·伊本·哈卡姆

1066年 格拉纳达犹太社区遭到屠杀

1070年 来自摩洛哥的摩拉维部落攻占并统治格拉纳达,并于12世纪初让位于摩哈德部落

1095年 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十字军东征,以解放圣地

1096年 莱茵兰地区的犹太社区遭到屠杀

1099年 十字军(暂时)占领耶路撒冷圣殿,并屠杀耶路撒冷的犹太人

1187年 萨拉丁攻陷耶路撒冷

1190年 约克郡的犹太人遭到屠杀

1278—1279年

由于英格兰犹太人被指控“伪造硬币”而引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恐怖和暴力活动。共有269位犹太人在伦敦被处以绞刑

1290年 爱德华一世颁布法令驱逐英格兰所有的犹太人

1298年

由“国王”伦特弗里希发动的大屠杀使德国南部弗兰科尼亚的146个犹太社区惨遭灭绝

1306年 大驱逐。“美男子”腓力驱逐法国的犹太人

1336—1338年 “臂带党”屠杀犹太人

1338年 新一轮针对犹太人的暴力活动波及整个莱茵兰地区

1391年 针对犹太人的骚乱和屠杀席卷阿拉贡和卡斯提尔

1394年

法国国王路易十世于1351年召回犹太人之后,查理六世颁布法令再次驱逐法国的犹太人

1467年 对托莱多的“马兰诺”(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发动攻击

1478年 西班牙建立“异端裁判制度”,以确保从犹太教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的正统性

1492年 费迪南颁布法令驱逐西班牙的犹太人

1497年 葡萄牙的犹太人遭到驱逐

公元1500年





说明:关于某些时间点和相关事件尚存争议。

 作者提供的上述时间点旨在方便读者阅读,在其他著述中可能有所不同。


第一部

莎草 陶片 羊皮纸

PART ONE

papyrus, potsherd,

parchment


第1篇 埃及

In Egypt

起初——并不是先祖和先知们想象中的起初,当然也不是整个宇宙的起初,只不过是文字记载中普通犹太人的“起初”——在这个起初的时刻,一位父亲与一位母亲正为他们的儿子忧心不已。

这个儿子是一个士兵,名叫示罗玛(Shelomam),是笔者的希伯来名字示罗姆(Shelomo)的阿拉米语读法。他父亲的名字叫奥西雅(Osea),正是我的父亲(Aba)1的中间名。那是2500年前,即公元前475年,也就是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薛西斯(Xerxes)国王统治下的第十个年头。尽管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希腊征战,但他当时仍然是埃及的统治者。他在王位上又坐了十年后,被他最宠信的官员、赫卡尼亚人(Hycanian)阿达巴奴(Artabanus)和一个宦官合谋杀害。也就是说,拿撒勒的耶稣(Jesus)是在此之后

500年才出生的。如果希伯来《圣经》的几位作者是可信的话,那应该是摩西(Moses)率领受奴役的以色列人走出埃及进入旷野荒漠之后大约800年。正是在旷野中,他们获得了耶和华直接授予的律法(据称的确是他亲自用手写在石板上的),尽管他们也曾不止一次地恢复过偶像崇拜并求助于许多其他的神,但他们已经变得有点像犹太人了。

《圣经》作者认为,从尼罗河谷出埃及意味着结束了外邦的奴役,当时的环境已经完全以色列化。他们把在旷野中流浪的过程看成既是地理上的抬高,也是道德上的升华。那乱石嶙峋的高处正是通向天国的驿站,也正是在那里,雅赫维(YHWH)——写作耶和华(Yahweh)——真身显现(至少是他的背影),使摩西的脸又热又亮地闪着辉光。起初(无论是《圣经》还是考古学意义上),犹太人聚集在山区活动。用希伯来语来说,向以色列迁徙仍然是阿利亚式(aliyah)的,即向高处走。很难想象,耶路撒冷会建在河积平原上。那里的河流充满了黑暗的诱惑,而大海则更为可怕,到处是长满鳞片的怪物。那里依岸而居或驾舟弄潮的人(像腓尼基人或希腊人)是令人憎恶的,因为他们狡诈、肮脏,且奉行偶像崇拜。而在那些把出埃及视为全新犹太生活真正开始的人心目中,返回埃及则是一种堕落,意味着滑向偶像崇拜的深渊。先知以西结(Ezekial)和耶利米(Jeremiah)——后者甚至亲自去过埃及——曾经指责这种走回头路的做法绝非犹太人所为。耶利米告诫说,那些如此一意孤行的人将“成为凌辱、笑谈、讥刺和咒诅”。

以色列人执意不听劝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他们又成群结队地跑回了埃及。当时,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已经于公元前721年被亚述人占领,而南方犹大王国于一个世纪后也同样遭到了巴比伦人蹂躙。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跑回埃及呢?所有这些不幸可能并且的确被《圣经》作者描述为耶和华对以色列人自甘堕落行为的一种惩罚。而那些接受不幸结局的人,则可以通过这样想而得到宽恕:他对我们行了多少善事啊!国王约西亚(Josiah)为了过逾越节在圣殿中用3万只羔羊和母羊献祭,一群群的人们因为曾向那些假神表示忠心而感到忏悔不已。而所有这些,在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凶恶征服者面前,面对那狮子般的卷发和豹皮的彩衣,面对一排排的弓箭手和标枪手,都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以色列人又从他们深褐色的犹地亚山区来到了埃及的河谷平原,来到了尼罗河三角洲上的答比匿(Tahpanhes)、中游的孟菲斯(Memphis),甚至深入到最南端的巴忒罗(Pathros)。波斯人于公元前525年进入埃及后,他们并不把以色列人视为奴隶,而更多地当作奴隶主,尤其是当作像阿拉米人、里海人或来自安纳托里亚沿海地区的卡里亚希腊人一样可以依赖的作风顽强的职业军人,用他们来镇压埃及人针对波斯人的暴乱活动。当努比亚人(Nubian)有所异动时,他们有时也负责监视南部边境的动静。

奥西雅的儿子示罗玛正是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是一名雇佣兵——这是当时的一种生活方式,被派往南部恰好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下游的象岛(Elephantine)上犹太军团驻扎的要塞。或许,他也曾受命保护商队,护送过象牙、黑檀木以及努比亚儿童之类的贡品(这些贡品一度是送给法老的,当时则是送给波斯总督的)。

此刻,他的父亲奥西雅正在密夺(Migdol)写信。密夺可能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西部,示罗玛也曾一度在那里驻扎过。他的这封信用当地的日常用语也是帝国的官方用语阿拉米语写在莎草纸的表面上,要送到南方500河里外的某个地方,等他在象岛上驻守的儿子来取。用独特的方式压制成纸片后,莎草的降解非常缓慢。如果避光保存,墨迹会一直保持清晰的黑色。这些手写的方块字(正如从第二圣殿时期到当代我们一直使用的希伯来文一样字形优雅)至今依然清晰可辨。在犹太人的记忆中,就好像这封信是奥西亚昨天才写的。一位忧心的父亲就是一位忧心的父亲,他忍不住要让儿子知道自己的感受,并且希望他马上知道。信的开头是这样的:“我送给你幸福和力量,但从你离家远赴边关那天起,我心里就一直很难受。”谁都知道,接下来写的肯定这样一句话:“你母亲也是如此。”即使奥西雅不写出来,示罗玛也知道那是什么,因为这是每一个犹太孩子都曾听过的一句话,是打开犹太历史的一句话。

这是一个经典的先发制人的信件开头。当我自己的父亲亚瑟·奥西雅为后面将提到的消息可能会使他的儿子感到很不高兴而忧心忡忡、惴惴不安时,他也曾厚着老脸借用过埃及那位奥西雅的笔法。“不必担心……你母亲对这件事有点儿心烦意乱,但是……”然后,他开始写到令他自豪和欢喜的儿子,他的示罗玛,是不是很生气?津贴和行装有麻烦吗?“你上次信中提到的罩衫和套装都已经做好了,这样行吗?不要生我的气,我没法把这些东西给你及时送过去(你到南方出行时要穿)。但我会尽快给你送过去,这样你回来的时候就能穿上了。”还有津贴的事?是啊,这件事有点儿麻烦,我的孩子。“你离开密夺时,他们并没有把你那份钱给我们。”更糟糕的是,当奥西雅询问这笔钱的去向时,他竟然遭到了那帮王室奴才的断然拒绝——十分抱歉,我真的不擅长做这种事!你知道,但你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相关的官员投诉。“当你返回埃及时,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们,他们会把钱给你的。”听着,我的儿子,奥西雅继续写着,不再提那些他没有为儿子办成的事,又回到了行装这件更急迫的事情上:“别为这事哭鼻子,要像个男人……你母亲,还有孩子们,大家都挺好的。”

关于示罗玛在象岛上作为犹太士兵的边境生活,我们当然希望能了解更多的细节。但是,那封信似乎并没有寄出,或许根本就没有送到象岛,儿子也不曾拿到他的罩衫或他的津贴。也或许他拿到了,并把这件事记了下来,对此我们不得而知。无论如何,这封信被保留了下来,在沉睡了2500年后,有一位美国业余埃及学家、前《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查尔斯·韦尔伯于1893年把象岛上一群掏泥肥的妇女挖到的一个塞满莎草纸的陶罐买了下来。“所有这些来自科姆(Kom)的纸片是由三个不同的女人在不同的时间送给我看的。”韦尔伯在日记中写道。但是,当他看到莎草纸上写的是阿拉米语,并且属于第二十七王朝时,他顿时失去了兴趣。那些器型更大、更古老的法老时期的古物才是他的兴趣所在。

二十年前,他的好友、曼哈顿城的统治者鲍斯·特韦德(Boss Tweed)因贪赃枉法被赶下了台。因为他和特韦德曾签订过贩运纸张生意的违法合同,他不得不匆匆忙忙地离开了曼哈顿。在巴黎,古埃及学给韦尔伯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他师从著名学者加斯顿·马斯佩罗(Gaston Maspero),掌握了关于埃及恢弘历史的知识。他扎制了一条简易的小船,使他和妻子夏洛特·比比(Charlotte Beebee)(她是一名激进的女权主义者)能够非常方便地在尼罗河上游荡,并不时泊船上岸,在卡纳克(Karnak)、卢克索(Luxor)、底比斯(Thebes)等遗址参与发掘。那些高额头的德国人以及法国、英国的埃及学家发现这个满腔热情的扬基佬十分有趣,有时甚至非常有用。有时,韦尔伯会到弗林德斯·佩特里(Flinders Petrie)所住的原始帐篷里探望,心想这位英国考古学家按照阿拉伯人的习惯宿营是不是简朴得有点儿太招摇了。

韦尔伯留起了先知式的大胡子,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尼罗河就是他的家。而此时这一切就要结束了,他站在象岛的一个土堆上思索着,在他周围有一群不停挖掘泥肥的女人:她们为了收成而挖出的这些泥肥就是古代泥砖的残骸,在泥土中掺入足够的干草和草茬会产生出氮的效力。但是,当时他肯定不知道,就在他脚下的某个地方,是一座已经完全瓦解了的犹太城市,我们一下子就会想到这样一幅纷乱嘈杂的市井画面:有关于小房大宅、出口入口的地界纷争,有结婚和离婚,有遗嘱和婚前协议,有食物和衣服,有盟誓和祝福。但韦尔伯好像对这一切并不在意,只是把那些精心折叠、装订并带有护封的莎草纸,按照公元前15世纪—前14世纪形成时的原样,带回了他在巴黎的简陋寓所,保存直至他1896年去世。

十年后,一支德国探险队在这片土地上发掘出了更多的文物,他们挑选出一部分,带到柏林和巴黎,并且发表了他们的成果。至于英国人,由于当时埃及已经成为他们的重要领地,更是不甘落后。大量的莎草纸和刻字的陶片——刻有流放者名字的陶片,被集中送到它们通常会被送到的地方——牛津和大英博物馆。在这件事情上,驻在开罗的一任任热衷考古的总督偶尔也会表现得宽宏大量,允许一部分文物被送往开罗。在20世纪初一些莎草纸文字曾被发表,但直到囤积的大量莎草纸转到布鲁克林博物馆后,覆盖在犹太人象岛奇迹上的面纱才被真正地揭开。

用古代线形希伯来文写下的信件片断和刻在陶片上的铭文(早于象岛莎草纸两三个世纪)得以保留下来——犹太人的哭喊声几乎被淹没在时间的狂风骤雨之中:一位农夫的新制服被厚颜无耻的债主抢走了;一位被困的军需官面对越来越多的巴比伦人,为油和粮食愁得心急火燎;一位年轻的军官在一座堡垒中徒劳地等待着邻近山头上示警的烽火被点燃。

那么,我们的希伯来《圣经》又是什么呢?除了我们认为(激进的正统派犹太人和基督徒也这么认为)它把上帝的话直接指示给摩西和先知们之外,大部分经文的惊人的、诗意的叙事不过像另一位考古学家所说的那样,只是历史真相的一种“回声”罢了。而有些情节,像根据文字记载的关于出埃及的故事写于人们认为的真实事件发生之后近500年,就很可能不是真的。在犹太史诗中,故事情节与真实历史之间的确有一个交汇点,但希伯来《圣经》是犹太人心灵的印记,是想象中犹太人起源和先祖的图画,是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史诗。它令唯一的、无形的上帝成为犹太人精神想象力的原始宝藏,在历史长河中穿行。


电话:010-80522028 传真:010-805220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观音堂文化大道一期南花园村168号2号展厅25号
版权所有:北京思得乐图书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1335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319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