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最大的后台
定位是什么?首先是三个问题:
第一,我是谁?
第二,我能干什么?
第三,我应该怎么干?
公司的一名新员工和某位管理层成员沾亲带故,把简历递给我看,谦虚地请我多指教。他是来公司试用的,看简历还挺不错,并不需要动用关系才能到我的公司上班。
所以他特意强调这一点:“老板,您看我的学历、经历,应该达到了我们公司所要求的水平吧?”我没有和他兜圈子,直接告诉他:“从你的工作经历看,你是一名职场老手,文凭不错,说明知识储备很好,同时还是关系户,那我对别人要求60 分,对你的要求就必须85 分,以免同事觉得你是依靠关系搞特殊对待。
别人只要干得不差我就得表扬和鼓励,你干得好了我说不定还要批评和更严格地要求!而且你做不好的时候我会马上指出来,不会像对其他员工一样给你太多调整的时间,你不管工作表现多好,也不能提前转正,必须踏踏实实做满试用期。可以吗?”
这名新员工痛快地答应了。
除了你自己,没人是你一生的依靠
有位著名银行家曾经说:“假如一个人既无阅历又无背景,只有他自己可以依靠,那么他最好的起步方法是:一、获得一份工作;二、珍惜他的第一份工作;三、培养勤奋敬业的好习惯;四、认真地学习和观察,获取经验;五、努力成为不可或缺与举足轻重的人;六、最后成为一个谦虚、有修养的人。”
这六个步骤的核心是围绕自己做好价值定位,为形成正确的底层逻辑打下坚实的第一步。人要生活得好,工作得好,最大的靠山是自己,不是别人。“你”是你最大的后台,除此之外没人是你一生的依靠。
我对新员工讲那番话的目的就在于,他在管理层的关系可以把他引进门,但他能否在公司获得发展空间甚至成功留下来的唯一条件是他的表现,他要靠自己把工作做好,别人谁也帮不了他。
觉得命运不公,是因为你只想求助命运
做事的底层逻辑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求人向下看,去看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被表面现象羁绊。比如命运、运气、时运这样的词便代表了一种飘在表面的浮躁心态。
许多职场新人一旦遇到挫折就抱怨命运的不公,总觉得自己是一匹千里马,可是怀才不遇,没有伯乐赏识他。这种思想的有害之处,是他将希望寄托到了虚无飘渺的伯乐身上,被动地等待,环目四顾,希望有人发现他的才华,希望有人赏识和提拔他。
他的定位中没有他自己的位置。
事实是,命运的主宰者一直是我们自己,求助于别人拉一把,无异于自卑沉沦。工作中你是自信奋发,是怀才不遇,还是主动抓住机会,这些完全不同的状态全由你来决定。你的未来取决于自己,也100%地倚仗于自己。
别梦想一步登天
不管哪个领域,总有人想平步青云。
我的秘书小田十分真诚地咨询过一个问题:“老板您教教我,在职场混怎么才能最快地平步青云?”
我说很简单,要么成为老板,要么成为老板娘。
小田瞪大眼睛看着我:“可是,您已经结婚了啊!”
我心中一惊,她还当真了?马上正色道:“你想积极进步是好事,但是你要学的可比成为老板娘难多了!”
我对小田讲了下面四条工作原则:
对工作,学习基础知识,熟悉岗位职责,理清工作流程,抓住工作重点;
对客户,累积客户信息,了解客户诉求,牺牲自我时间,完成客户愿望;
对老板,深谙老板好恶,配合老板节奏,完成老板任务,达成老板目标;
对同事,摸清同事秉性,善于利用关系,控制友善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这四条缺一不可,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万步登天。能沉下心来走上万步,将工作、客户、上级和同事四个维度的事情处理好,提高能力,强大自己,那就能平步青云,成就自身。
没谁能躲开这四条,你看到有人好像轻轻松松就成功了,那是你没看到他背后做这些事情时的辛苦与投入。成功不是让大风把你吹上去,是你铸山为梯一步步爬上去。
做好信心定位,也要做好思想准备
被称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中说过四句话:不断树立高目标;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严酷地锻炼自己。
总结起来,就是要针对自己做好信心的定位,也要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然后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逐步锻炼和提升能力。信心是第一步,吃苦是第二步,最后一步才是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