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册或登录会员!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微信登录
图书分类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科学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读者试读>>
左宗棠

书号(ISBN):9787122328304 作者:徐志频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1-1 定价:
页数:0 开本:16开 中图法分类:
图书分类: 荐购人: 荐购时间:
  
  内容摘要
《左宗棠:家书抵万金(上下册)》收录了从咸丰二年到光绪九年的32年间,左宗棠和家人通信的160封家书及深度解读,其间左宗棠经历了鏖战太平军,进剿捻军,平定陕甘,兴办洋务,克复新疆,督师福建等重大历史事件,书中包含了左宗棠为人、为学、治国、治军、治家等方方面面的重要思想,堪称晚清历史的生动纪实。
  读者试读

曾国藩、左宗棠是近代军政领域里的双子星座。他们同样的晶莹明亮,星光熠熠,既让时人仰望,也闪烁在后世的记忆深处。

曾左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平民人家的子弟,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都是以事功实现人生抱负的有志者,都是坚持从政操守为人原则的君子。他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性格爱好、思维方式、行为表达、生命轨迹乃至人生目标等等,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有的甚至大异其趣。

他们是一对亲密战友,但晚年却老死不相往来,合作时共创大业,失和后仍彼此欣赏。当年这两颗星子,因其焕发出不同色彩的光亮,曾使得晚清夜空格外璀璨。死后,他们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则绵长的滋润着历史。

志频对左宗棠情有独钟,钻研既深,成果亦富。作为一个与曾国藩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的学人,我乐于向大家推荐他的著述。无论对了解左氏本人,还是探索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这些作品都有裨于当代读者。



唐浩明

二零一八年一月九日

读书要得古人的“心”,做人要有今人的“行”

现存左宗棠家信中的第一封,是写给六岁儿子孝威的。

左宗棠有四子:长子孝威,1846 年生;次子孝宽,1847 年生;三子孝勋,1853 年生;四子孝同,1857 年生。“霖儿”是长子孝威的小名。1846 年,左宗棠在湖南安化小淹教陶桄,梦见大雨滂沱,后得知是孝威出生,欣然名之“霖生”,以为纪念。


一、以“古人心”修“童子功”

六岁的孝威就能读懂这封信,足见清朝儿童启蒙之早。左宗棠本人三岁习字,五岁入学,八岁学作八股文。由此也可以推知,古代儿童八岁左右,常用的汉字、基本的语法,都已经掌握。

信中说的《小学》,跟今天的“小学”,意思完全不同。古代将教授学童识字阶段叫“小学”,也称“蒙学”,教材为《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今天的很多大学毕业生能准确读懂“四书”及经典时文的,并不太多,这是古今教学内容与规定不同造成的。

古代小学以“四书”文本识字、儒学“义理”正心为基本教学内容,概括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所以这样设置课程,是基于儒学经典《尚书·大禹谟》中的一个观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从来就混杂在一起,学问的真理,就在这万千杂乱之中;真理很细小,人心多变化,人要得到真理,首先要静心,排除各种杂念,做到“诚意、正心”。

儿童怎样“诚意、正心”?需借助庄重的仪式。所以古人规定,新生入学要举行隆重的“开学仪式”,内容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

注重仪式的方式之一,是体罚。古人的小学教学信奉“不打不成器”。

两类学生常挨打:一是学习不认真的;二是虽认真但学得不好的。惩罚的方法有:打左手板、抽鞭子、罚跪。

体罚的目的,在于教人去除杂念,专心于学问道理。在古人看来,“诚意、正心”是人生衣服上的第一粒扣子,第一粒纽扣系错了,后面会一错再错,所以家长、老师会尽心配合,帮孩子打好“童子功”底子。

左氏这里教儿子的,正是专心去杂念。他说的其实也是自己成长的体验。

从中可以看出,左氏本人得益于父亲左观澜启蒙教育的有两点:一是读书特别细心,“一字莫放过”;二是做人十分严谨,“有古人的样子”。

“修身、养性”“诚意、正心”,文化的薪火,便这样一代一代,传递下来。


二、书法定心,习惯定行

不能当面教儿子读书明理,左氏只好通过书法来教儿子“诚意、正心”,方法十分严格,连具体动作都做了要求:“写字,要端身正坐,要悬大腕,大指节要凸起,五指爪均要用劲。”

老祖宗发明毛笔写字,看来是颇有用心。因为毛笔落纸时心稍有杂念,字便会乱。字会及时提醒人,赶紧聚精会神于一点。心思一旦入定,字便一气呵成。长期坚持,人能锻炼得守心于一。

左宗棠本人得益于早年书法定心,每天仍将练书法当作必修课。他练篆书、行书,凝心静气,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然军务繁忙,仍能忙而不乱,耐心且有条理。左氏认为,天下万事,莫不同理,心静事成,心乱则无事不败。他甚至将书法当作察人、识人的工具,认为通过书法,不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修为,而且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的终生,尤其值得重视。

写这封信这一年,左宗棠刚四十岁,不但性格、气质定型,才能也基本定型。此时,他入主张亮基幕府,正跃跃欲试要大展才干,每天忙到手脚打架。

趁战事繁忙密不插针的缝隙,左氏仍想到在凌晨三四点抽空磨墨教子,既见出他操心繁重,也见出他精力旺盛。

信末日期署“廿三夜四鼓”。用“鼓”不用“更”,见出左宗棠内心激情澎湃;但只写日子,忘记署年月,不是因为第一次给儿子写信没经验,而是湘阴县左家段距长沙府巡抚衙门近,信当天可送到,他还没有找到写家信的感觉。

左宗棠生性“粗豪”,出山后办事细心,再未出现过明显的大失误,不是由于天性,而主要得益于早年的“正心”学习与书法“静心”训练。

此时,他乐得将自己早年得益的发现、经验、心得教给儿子,培养方法也很明确:“能听我教,就是尔的孝。”培养目标也很具现代意识:“也有古人的样子,也有今人的样子。”即是说,为人处世的礼貌、规矩,要师法古人;说话、做事的思维、方法,要有现代人该有的样子。


电话:010-80522028 传真:010-805220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观音堂文化大道一期南花园村168号2号展厅25号
版权所有:北京思得乐图书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1335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319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