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册或登录会员!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微信登录
图书分类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科学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读者试读>>
晚清人物寻踪

书号(ISBN):9787301307366 作者:夏晓虹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1 定价:
页数:0 开本: 中图法分类:I267.1
图书分类: 荐购人: 荐购时间:
  
  内容摘要
《晚清人物寻踪》为作者寻找晚清人物历史踪迹的学术随笔。作者通过记录自己的几次国内外游踪,以“晚清”为中介,细心寻找、辨认那些散落的先贤足迹,透过晚清人物的眼睛看世界。作者在字里行间体贴晚清人物的复杂情感与深微理路,“触摸历史”,还原场景,融合了学者的识见与文人趣味。
  读者试读
小 引
陈平原
十四年前,我为夏君的第一本小书《诗界十记》写序,提及其热爱旅游的癖好,其中有这么一段略带调侃的话:“唯一未能免俗的是喜欢翻翻名胜辞典,走一处圈一处,好端端一部辞典涂得花花绿绿的。”书出版后,拙序大受赞扬,友人中颇有希望一睹那“涂得花花绿绿”的名胜辞典者,害得夏君不断辩解,称那是早已放弃的“不良习惯”。
夏君之所以放弃此习惯,其实并非省察到此行为有何“不良”,而是有感于文物部门与旅游行业通力合作,使得“名胜古迹”迅速增加,远非区区辞典所能涵盖。随着学识的日渐丰厚与眼界的日渐开阔,夏君不再满足于各类辞典的简要介绍。开始时,夏君还很认真,每次旅游归来,亲笔订正辞典上不太准确的解说;后来发现改不胜改,干脆束之高阁,不屑一顾。
时光流逝,岁月不居,如今已饶有阅历的夏君,“热爱旅游”的癖好依旧,只是将早年涂抹辞典的行为,变成了不时撰写些我很喜欢的“学术游记”。
“学术游记”这词,是我杜撰出来的,为的是便于解说夏君那些不太空灵、因而偏离“文学”的游记。夏君出游,赏玩山水,但更欣赏带有人文气息的历史遗迹;喜爱国外的,但更喜欢国内的名胜景观——尤其涉及晚清史事者。除了早年从事过关于《诗经》、杜甫的研究,最近十几年,夏君的学术兴趣,始终集中在晚清社会与文化,尤其是梁启超。这就难怪其趣味盎然的“寻踪”,会以“晚清人物”为主题。
说实话,我也喜欢“寻幽”与“访古”。因此,每回与夏君结伴同行,双方都很愉快。同样有强烈的好奇心,又同样以文字为业,每回出游途中,都相约要写点东西。可事后证明,好多当初让我们激动不已的“新发现”,均属少见多怪,早有“崔颢题诗在上头”。加上旅游归来,坠入杂乱的日常生活,忙于教学等本职工作,那些旅途上的奇思妙想,很快便被抛到九霄云外。
相比之下,夏君比我强多了,不满足于“东张西望”,而是始终扣紧晚清,当时写下的笔记,日后鬼使神差,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了用途。单从文字上看,夏君的游览很潇洒,顺手拈来,纵横古今,似乎记忆力特好。其实,那是持之以恒关注的结果,或者干脆就是有备而来,书包里藏着相关资料。如此“拆穿西洋镜”,并无贬抑夏君文章的意思,而是想突出其游记的特色——既有人文景观的“寻踪”,也包含某些学术上的“发现”。
七年前,也是挥汗成雨的三伏天,夏君为我的《阅读日本》撰写五千言长序,叙述“周游日本”的共同经历。这回夏君出版《晚清人物寻踪》,轮到我来为其“小引”。记得夏君那篇长序是这样开篇的:“读书人真是不可救药,‘周游日本’最终变成了‘阅读日本’,而且读后有感,写成文字,结集成书,这确是平原君一贯的作风。”当初标榜游览时一无牵挂、“乐不思其他”的夏君,这回出版比“阅读”还要严肃的“考据”之作,让我大为开心,起码日后偷偷写作游记时,不用再“自惭形秽”了。

电话:010-80522028 传真:010-805220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观音堂文化大道一期南花园村168号2号展厅25号
版权所有:北京思得乐图书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1335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319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